


编者按:
在黔西南州有很多美丽又古老的建筑,这些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都有深厚的底蕴与特殊的意义,这些建筑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为黔西南这个城市和其所在街区增添了人情温度与历史厚度。为了让读者品古建筑,学历史文化知识,因此视觉版推出古建筑里的光阴与故事系列,本期推出安龙篇。
半山亭
半山亭是安龙有名的历史人文古迹,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由兴义府知府张锳修建。半山亭的成名则是来源于晚清重臣张之洞少年时的一篇《半山亭记》:据传在一次宴请中,张锳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张之洞即兴作了700余言的《半山亭记》,一气呵成,句法工整,语惊四座,后刻石嵌于亭内石壁之上。如今的半山亭依然可以看到当初刻在亭子中的《半山亭记》。半山亭与招堤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让走进这儿的游客,既可欣赏到秀美的风景,又可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历史。
兴义府试院
今之兴义府试院,位于安龙县城南桅峰山下,在黔、滇、桂交界地区享有盛名。199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起,兴义府试院修复方案经批准逐步实施。2011年4月初,施工方在试院大堂前早已夷为操场的空地上作业时,意外掘出号舍基址。鉴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2011年6月16日至7月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安龙县文物管理所对试院旧址展开抢救性清理,共揭露面积1600余平方米,发掘初步厘清不同时期的石砌基础3组,即试院、建试院前的民宅及试院废弃后的民国建筑。
试院由左右辕门、告示房、鼓亭、头门、龙门、魁星阁、左右号舍、大堂、官厅、二堂以及供赏玩的红杏山房、纳旭亭、蕉雨轩、植桂轩、芝兰室、驰怀楼、观海楼、天香阁、十八先生祠等组成,得屋209间,“规模宏阔,甲天下”。
历史小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的安龙城,每天夜里到了交更时,就有两个差役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走。
这两位差役干吗呢?他们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
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这样的小事,这位父母官坚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当地百姓都知道,这是知府对读书人的关照和厚爱,于是更加发奋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以后,安龙不断有人参加府试、乡试和会试,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比较知名的有官到内阁学士的景其浚、诗人张国华、书院山长贵天乙等人,民闻称为“旷古未有”。
那么这个知府是谁呢?他就是清朝直隶南皮人张锳。他为读书人添灯油劝学的故事,非常让人感动,这就是“加油”一词的由来。
(图/龙波 文/尹婷梅收集整理)
值班总编 查必芳 编辑校对 尹婷梅 版式 刘 窈